浙江树人学院学报

特稿

  • 文旅新质生产力:何以可能与何以实现

    易开刚;汤云云;

    在数字经济与文化价值回归的双重背景下,文旅产业面临从传统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需求。文章聚焦文旅新质生产力的“何以可能”与“何以实现”,构建“技术—制度—市场—文化”四维协同分析框架,揭示其内涵特征、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可能性通过技术基座支撑、功能释放与系统重塑奠定物质基础,制度可能性依赖弹性产权、敏捷治理与政策协同提供规则保障,市场可能性源于需求倒逼的动态适配与价值网络重构,文化可能性体现为传统文化的基因萃取、符号转译与意义再生。针对技术异化、制度滞后、供需错配、文化消解等发展困境,从技术革新、制度重构、市场激活、文化赋能等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为数字经济时代文旅产业范式转型提供理论工具与行动参考。

    2025年04期 v.25;No.22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民办高等教育

  • 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践及启示

    杨素萍;朱晓玉;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本国综合实力起着重要作用。从推拉理论视角看,自20世纪70年代起,基于国外学位更受认可、未能进入本国教育系统等方面的推力以及有机会获得国际生活经验、获得更多奖学金机会等方面的拉力,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逐步走上了“快速路”。短短几十年,通过明确多元人才培养目标、平衡本土化与国际化、构建内外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化双向循环等策略,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取得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高等教育双向国际化发展加速、国际间交流合作加强、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国际教育质量得到认证等一系列发展成效。这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启示,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占比、建立全面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平衡公益性与逐利性的关系等。

    2025年04期 v.25;No.227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

    王玉;王一涛;

    分类管理以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面临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内部治理三重困境,具体表现为政府监管滞后于民办高等教育实践、社会治理水平与民办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要求有较大差距、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有待提升等。为此,政府应完善民办教育政策,从财务、资产和举办者变更等方面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推动教育中介组织建设,以信息披露为抓手,充分发挥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民办高校要加强党组织建设、董(理)事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校长专家治校职能,积极探索民办高校的监事会制度。

    2025年04期 v.25;No.227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社会民生研究

  • 智慧社区促进体育康养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王倩;王富强;息志芳;

    智慧社区是数字经济赋能体育康养落地基层的重要载体。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探讨智慧社区促进体育康养发展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和实践进路。智慧社区通过发挥资源整合、技术赋能、治理范式的核心功能,重构体育康养服务系统,构建主动健康服务模式,催生健康共同体生态,为体育康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体育康养服务的有效运行仍面临着治理体系不协同、居民需求未对接、技术支撑不匹配、人才供给不均衡等现实困境。对此,应强化多元主体协同与资金保障,提升整体运行效能;吸引全龄人群参与,构建共建共享的服务格局;以技术迭代强化智能服务,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以复合能力培育提升人才供给质量,打通人才机制通道。

    2025年04期 v.25;No.227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 家庭代际关系类型对已婚独生子女父母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童素娟;王玉静;

    基于代际团结理论,采用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已婚独生子女家庭代际关系类型及其对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出亲密互惠型、亲密有距型、平均型和疏离型四种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表明,相较于疏离型,亲密互惠型、亲密有距型和平均型关系对已婚独生子女父母主观生活质量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区活动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削弱了亲密互惠型关系对已婚独生子女父母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但社区活动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强化了平均型关系和亲密有距型关系对独生子女父母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代际关系类型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存在城乡、地区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因此,建议加强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之间的协调合作,并根据独生子女父母的人群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养老策略。

    2025年04期 v.25;No.227 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经济与管理

  •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模式优化与政策仿真——兼谈OECD国家就业创业的经验及启示

    陈红;米红;李逸超;

    基于OECD国家“经济—教育—产业就业”模式,利用逆向仿真方法对2025—203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就业模式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显示,203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学历人口比重将提升至29.33%,为第三产业就业提供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就业发展水平将达到69.97%。根据仿真结果并借鉴OECD国家经验,提出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创造更多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层就业引导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希冀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与决策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25;No.227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 求职锦标赛:对失业现象的一个解释

    周传豹;

    失业是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劳动力市场中雇员失业与雇主岗位空置共存以及失业率波动剧烈的现象引起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以信息摩擦为基础的搜寻匹配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构建求职者技能投资和参与竞争的两期模型,放松劳动力市场内技能分布和求职者数量外生的假设,引入求职者在技能投资时对实际求职人数和投资规模信息不完全的假设,指出失业现象更有可能是理性求职者过度竞争导致。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分析求职人数、劳动力市场外部需求环境、技能投资成本等因素对失业程度、单位工资水平以及职业回报的影响。最后,给出政策建议,希冀为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制定及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25;No.227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文化与艺术

  • 饮茶作为生活仪式的特征及其文化价值

    朱红缨;

    生活仪式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并带有显著的现代性特征。文章以饮茶仪式为研究对象,从身体感发生诱因、场景化行为展演与象征性符号表达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饮茶仪式在现代社会新的存在与传播方式。饮茶仪式以系统性、人文性、生产性等为特征,为中国式生活文化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模式和文化产品。它借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触摸、可诉说的饮茶行为体系,表达对人类终极问题的关注,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中获得情感共鸣与认同,仪式的过程即社会建构的过程。

    2025年04期 v.25;No.227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王蒙《太白山图》中宋元时期宁波天童寺园林探赜

    胡霜霜;

    天童寺是南宋禅宗“五山”之一,其造园风貌堪称江南山地佛寺园林的典范。通过对王蒙《太白山图》中所见天童寺“佛国山”的图景与《天童寺志》中所载“山景”“水景”“关景”的文字进行对应释读,从图文互证的角度推衍出天童寺园林至晚在南宋时已臻于成熟的结论。天童寺园林呈现出的巧夺天然山水之趣与深得人工理水匠意的造园特征,不仅在江南山地佛寺园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亦对后世园林的造境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5年04期 v.25;No.227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 游戏IP赋能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基于《黑神话:悟空》的分析

    王强春;

    《黑神话:悟空》作为首款国产3A游戏,在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游戏通过数字技术将中华文化符号与人物、情节、场景设计深度结合,丰富游戏的文化内涵,拓展文旅产业的边界。游戏IP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文旅品牌塑造与产业链扩展,借助数字技术增强沉浸式体验,吸引大量游戏玩家转化为在地文旅参观者。游戏IP成为推动文旅产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催化剂,促进文旅产业加强内容转化和市场开发。在游戏IP跨文化传播中,中国文化符号自然融入全球不同文化语境并吸引大量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粉丝,推动国家“文化出海”战略并实现“游戏出海”与“文旅出海”联动发展的格局。

    2025年04期 v.25;No.227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